在公司上班的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社保被低繳了,或許你覺得低繳對你是有好處的,每個月最起碼拿到手的工資會多一點,但是后果等到你退休之后就知道了。
如果社保被低繳了,會有多大影響呢?
按照養老保險的規定,退休時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截至退休時本人繳費年限×1%。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在“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截至退休時本人繳費年限”這兩個數值確定時,“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這個數值越大的話,最終的計算結果肯定就越高。
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x1/c1+x2/c2+……+xn/cn)/N
x1、x2……為參保人員退休前一年、兩年……本人當年繳費工資額
c1、c2……為參保人員退休前一年、兩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在C(也就是每一年的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N(也就是繳費年限)固定的情況下,當然是X(也就是本人當年繳費工資額)越大,所得的結果越大。
由此可見,每個人的基礎養老金多少,跟他的繳費工資數額關系巨大,年輕時繳費工資申報越多,所得的基礎養老金也越多。
再來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包含當年繳費本金、當年本金生成的利息、歷年累計儲存額生成的利息。這個比較好理解,當然是年輕時繳費越多,繳費本金、利息等也越多。
從這個復雜的計算方法當中可以看出,現如今單位是否足額給員工繳納社保,對于員工退休后的養老金待遇是有著決定性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