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 (記者楊明清 通訊員叢述勇 劉榮田)煙臺市北方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堅持“改制不以犧牲職工利益為前提,調整結構不以職工丟飯碗為代價”的原則,在企業實施的經濟結構調整中,讓每個員工都得到崗位和去處,沒有一名員工因轉型升級而丟“飯碗”。
據了解,該公司始建于1976年,擁有職工1100多人,原是集織布、印染和床上用品加工為一體的國有大二型企業。公司于2002年2月改制為民營企業,改制后,230多名員工通過轉崗、離崗和提前退休等方式得到妥善安置。2014年隨著廠房搬遷,企業引進大量先進設備和新的生產工藝,由于機器代替人工,產生剩余勞動力350多人。企業工會著眼發展穩定大局,把職工關注的轉崗離崗、養老保險、工資補償等熱點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借鑒此前改制的成功經驗,采取競崗、擇崗、轉崗等方式讓每個員工走上工作崗位。對部分“4050”員工,在征求本人同意后,按國家政策規定給予足額補償離崗。員工在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中均得到妥善安置,無一名員工因改制下崗,無一名員工因改制不滿上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