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基金收支總量近1000億元,年待遇發放業務總量超千萬筆,社保經辦服務人次比是驚人的1 2.6萬人。這么龐大的社保數據平穩運行靠的是什么?
20日,小編從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近期,廣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的“智慧社保財會管控信息系統”升級為“廣州智慧社保1+N財會管控服務平臺”,實現業務流、信息流與資金流“三流合一”,全面提升基金財務管理效能。
如今,廣州不僅整合了計劃生育獎勵金等6項全市性財政津補貼的平臺社會化發放,更能運用大數據分析,對社保收支數據與資金鏈條進行智能管控,嚴保老百姓“救命錢”安全。
“網絡一鍵操作”更精準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行營業部機構業務部副總經理奚聲徐告訴記者,以工商銀行為例,每月處理量約65萬筆,占廣州市發放量的37%,在廣州智慧社保1+N財會管控服務平臺上線前,每日銀行要往返社保2至3趟,頻繁交接單據,還要人工在前置機中確認相應的文件完成待遇發放。
“小馬拉大車”的狀況,促使廣州人社部門2014年上線了廣州智慧社保財會管控信息系統,并拓展成為1+N管控服務平臺,2016年升級為“廣州智慧社保1+N財會管控服務平臺”。
市社保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升級后的系統,以社會保險為基點“1”,按照模塊化技術和智能化服務標準建設開放性的平臺,政府公共服務領域各部門各類資金,可借助社會保險全數據資源和平臺,開展社會化發放業務,就形成了“N”。
目前,廣州計生、民政、教育、財政等多個部門接入平臺,發放計生獎、職教幼教補貼、軍轉干生活補貼等6項待遇,并提供全流程、全信息的結算服務。
新系統上線后,整個支付過程數據、資金的交互,由系統自動完成。平臺系統還設置了嚴謹的校驗機制,全程數據交換的加密,無人工介入,更全面保證資金安全。
廣州市社保基金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升級后的平臺系統實現各個經辦環節可“網絡一鍵操作”,提高運行效率和核算精度,確保養老、失業保險等定期待遇準時到賬,工傷、生育等一次性待遇可當天領取。加之,平臺系統通過自動分類分項目梳理匯總數據,實現同(銀)行點到點發放待遇,免予支付銀行手續費,按照人民銀行跨行發放手續費1元/筆估算,每年可節約財政經費2000多萬元。
據統計,運行期間平臺日均數據處理量超8萬筆,2015年處理待遇發放業務總量2106萬筆(其中社保待遇1908萬筆)、發放資金量439億元(其中社保待遇434億元),享受待遇人數超165萬人。這意味著在廣州市1300多萬常住人口當中,每7個人就有一個人直接享受到平臺的服務。
提升反冒領分析能力
市衛計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處處長明珉表示,廣州從2009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獨生子女父母計劃生育獎勵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獨生子女父母實行按月發放計生獎勵金。當年4月起,該委通過獎勵金發放信息系統每月導出獎勵金發放數據,并委托廣州社保信息系統代發計生獎勵金。
經過近7年的密切合作,目前,廣州市通過這個系統每月推送獎勵金數據量約19多萬條,去年通過該系統發放獎勵金約3億多元,一年發放超過188萬人次,1年為廣州財政節省了將近190萬元的銀行支付手續費。
上月,廣州市財政局局長陳雄橋在廣州市人大會議上透露,上半年,全市社保基金預算收入440.8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41.1%,同比增長2%;全市社保基金預算支出355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35.8%,同比增長12.7%。
如何保證如此巨額的社保基金運作的安全,牽動人心。市社保基金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智慧社保1+N財會管控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分析,將隱于后臺的數據轉化可視化界面,“看得見、摸得著”,對社保收支數據與資金鏈條進行智能管控。
記者看到,平臺的數據可視化管控系統涉及37個指標、406個風險點,涵蓋社保基金整體情況、財務管理各個環節和特殊業務事項等的風險監控指標,可視化圖形如柱狀圖、餅圖等為數據分析提供了更為直觀的支撐。據介紹,系統上線以來已實現基金運行零差錯。
上述負責人表示,系統采用數據可視化技術,實時反映指標數據變化的圖表。通過圖表的變動、各項數據指標的比對,實時掌握到基金支付能力、收支缺口、各地轉移異常等信息,提升在社保征繳、待遇發放、基金運營、權益跟蹤、反欺詐冒領等方面的數據分析能力,并實現自動預警,直接抓取問題發生的時點和環節,及時查漏補缺糾錯,完善社保內控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